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*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,具有早熟、多胎、多羔、生长快、体格大、产肉多、裘皮好、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。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,年出栏率400%以上;6只,有时高达8只;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%以上,每年达500%以上;因之,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,其数量已达200万只以上。主要产于河北省沧州、邢台,河南省东部及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区。具有成熟早,早期生长发育快,体格高大,肉质好,季发情,繁殖力强,遗传性稳定等特性。山东省西南部所产的羊较优。以山东省西南部地区所产的小尾寒羊为例,其体重平均周岁公羊为65千克,母羊为46千克; 细毛型山西小尾寒羊毛细而密,毛股不清晰,花弯少,体质精致紧凑,体格较小,产肉好。粗毛型山西小尾寒羊数量较少,毛股花弯大,羊毛粗硬干燥,有较多的干死毛,体格大而骨骼疏松。33厘米和80厘米;公羊体重月增幅较大,而且出现次数较多,分别出现在9和11月龄,说明母羊比公羊体重早熟。与体重相比,体尺增加较均匀,且性别差异不显著,但母羊各项体尺的群众一致性明显好于公羊。山西小尾寒羊初情期平均母羊为186-255天,性成熟期差异较大,主要原因是性成熟受出生季节、胎产羔数、初生重及生长发育影响。6月龄母羊体重为周岁羊体重的60%,但其子宫重达周岁子宫重的76%以上。 母羊产前1个月左右,应适当控制粗料的饲喂量,尽可能喂给些质地柔软的饲料,如微贮或盐化秸秆、青绿多汁饲料,精料中增加麸皮喂量,以利通肠利便。母羊分娩前10天左右,应根据母羊的消化、食欲状况,减少饲料的喂量。1/2的饲料喂量,以防母羊分娩初期乳量过多或乳汁过浓而引起母羊乳房炎、回乳和羔羊消化不良而下痢;对于比较瘦弱的母羊,如若产**星期乳房干瘪,除减少粗料喂量外,还应适当增加麻饼、豆饼、豆浆或豆渣等富含蛋白质的催乳繁殖率强是小尾寒羊的**特点,在饲养管理中,利用小尾寒羊常年发情,缩短繁殖周期,掌握一胎多羔技术,提高繁殖率,是饲养小尾寒羊获取收益的关键所在。 鼻梁隆起,耳大下垂。公羊头大颈粗,有较大螺旋形角;母羊头小颈长,有小角、姜角或角根。公羊前胸较深,髻甲高,背腰平直,体躯高大,侧视呈方形。肢粗壮,蹄质结实。脂尾略呈椭圆形,下端有纵沟,尾长不**过飞节。毛白色、异质,有少量干死毛,少数个体头部有色斑,有的羊眼圈周围有黑色刺毛。裘皮型山西小尾寒羊数量较多,其体格较大,产羔率高,毛股清晰,花弯多而明显,花穗美观,制裘价值高;细毛型山西小尾寒羊毛细而密,毛股不清晰,花弯少,体质精致紧凑,体格较小,产肉好。粗毛型山西小尾寒羊数量较少,毛股花弯大,羊毛粗硬干燥,有较多的干死毛,体格大而骨骼疏松。33厘米和80厘米; 母羊产前1个月左右,应适当控制粗料的饲喂量,尽可能喂给些质地柔软的饲料,如微贮或盐化秸秆、青绿多汁饲料,精料中增加麸皮喂量,以利通肠利便。母羊分娩前10天左右,应根据母羊的消化、食欲状况,减少饲料的喂量。1/2的饲料喂量,以防母羊分娩初期乳量过多或乳汁过浓而引起母羊乳房炎、回乳和羔羊消化不良而下痢;对于比较瘦弱的母羊,如若产**星期乳房干瘪,除减少粗料喂量外,还应适当增加麻饼、豆饼、豆浆或豆渣等富含蛋白质的催乳繁殖率强是小尾寒羊的**特点,在饲养管理中,利用小尾寒羊常年发情,缩短繁殖周期,掌握一胎多羔技术,提高繁殖率,是饲养小尾寒羊获取收益的关键所在。